您的位置:首页 » 实验报告答案 » 原子物理学 实验报告及答案 (褚圣麟)

原子物理学 实验报告及答案 (褚圣麟)

原子物理学 实验报告及答案 (褚圣麟) - 封面

实验报告配套教材:

书名:原子物理学
作者:褚圣麟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实验报告概述:

实验一 夫兰克—赫兹实验 【实验概述】 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N. Bohr)将量子概念应用于当时人们尚未接受的卢瑟福(E. Rutherfond)原子核结构模型上,并提出了原子结构的量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氢光谱,为量子力学的创建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玻尔理论的定态假设与经典电动力学明显对立,而频率定则带有浓厚的人为因素,故当时很难为人们所接受。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1914年,两位德国的实验物理学家夫兰克(J. Frank)和赫兹(G. Hertz)采用慢电子与稀薄气体原子碰撞的方法,利用两者的非弹性碰撞将原子激发到较高能态,通过测量电子与原子碰撞时交换某一定值的能量,直接证明了原子能级的存在,并验证了频率定则,为玻尔理论提供了独立于光谱研究方法的直接的实验证明。由于这项卓越的成就,这两位物理学家获得了192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夫兰克—赫兹实验至今仍是探索原子内部结构的主要手段之一。所以在近代物理实验中,仍把它作为传统的经典实验。 【实验目的】 1.了解夫兰克-赫兹实验的原理和方法,电子与原子碰撞和能量交换过程的微观图像和影响这个过程的主要物理因素。 2.测量氩原子的第一激发电位,加深对原子能级的理解。 【实验原理】 1.玻尔提出的量子理论指出: ⑴ 原子只能较长久地停留在一些稳定状态(简称定态),原子在这些状态时,不发射或吸收能量;各定态有一定的能量,其数值是彼此分立的,这些能量值称为能级,最低能级所对应的状态称为基态,其他高能级所对应的态称为激发态。原子的能量不论通过什么方式发生改变,它只能使原子由一个定态跃迁到另一个定态。